行程天数: 1 人均消费: 2000 和谁一起: - 旅行方式: 自由行

记忆飘回,那一年夏天,《盗墓笔记》还火着,午后的西安城。我拦一辆的士:“师傅,回民街。” “来旅游的?台湾人?” “不是啊,福建厦门。”闽南语系的我,口音总会让人误会。 就这样,和的士师傅,开启了聊天模式。师傅笑称,西安人从一出生,就看透了一生,毕竟随处推门,都可能是个墓,生死轮回,就那么回事。当地人都自称“古墓派”。然后又从“古墓派”说到了“摸金校尉”,从“摸金校尉”说到了“神话”的秦始皇陵。 那一段胡侃,毕竟记忆深刻。 一如更多年前,记忆里回民街的羊肉泡馍,城墙边的biangbiang面,吆喝着的涮牛肚…… 十三朝古都,从历史、文化、美食,无不让人想一去再去。

中国年看西安

少了爆竹声声,少了年味。中国年,在厦门,除了寂静,别无其它。 如果不是这一个特殊的春节,真的想在西安,好好的过个春节,回到年少时,那繁灯如梦的年,又多了古都历史的沉醉,是不是会有些《长安十二时辰》的盛世喧嚣。 抖音里的皮卡晨很美,更美的是不倒翁的怀旧杀和中国风的碰撞。让你不到现场,都实在无法理解,她火到了什么地步。 往年的春节晚会分会场,西安古城的灯火,绚烂得你都无法忽视。 有人说,西安火的莫名其妙。 No!古都西安,火得一点都不奇怪。 就算我们在中国年见到西安的大火,但你敢说,它火的没有理由吗?

新石器时代 半坡火的文明

说起石器时代,你是不是会想起达尔文进化论,又或者是这些个月特别火的《庆余年》?无论是进化,又或者是文明纪元的轮回,我们毕竟没法活上成千上万年去见证。但在西安,却有实打实的半坡遗址,至少去证明,文明的不断发展。

且不论大文豪郭沫若在博物馆的提字,“半坡遗趾”是否有个错别字。 但就是这么一个证明新石器时代存在的考古地,竟然是因为犁田就这样被发现的。好吧,我服气,遥想当年被网友们误读开喷说“西安……像上坟”,一点都不为过,到处都是前人留下的遗迹。

半坡遗址,是一个母系公社聚落遗址。 博物馆里陈列了许多石器时代的器皿、物件。

最神的是,已经出现了初期的图样(象形文字雏形?)。同行墨西哥在中国学考古的朋友安东说,有些图形,像极了玛雅文化里的一些图形。恕我听到那话时,脑洞大开,在想是否“山海经”文明也是真实存在的,遍布全球?据说奥运会福娃的灵感就来源于在这里出土的珍贵文物——人面鱼纹盆。 每一次走访古迹,总会有天马行空的“脑补”,或许会被专家嗤之以鼻,却是我逛古迹的一大乐趣。

从半坡的博物馆,逛到了开挖的遗址,还可以看到小孩翁棺葬的翁棺。据说是大人舍不得将已故的幼儿埋葬,于是就有了这个葬法。额……我大抵脑回路异于常人,因为那一瞬间,我居然跳出来的念头是——不会是养小鬼吧——然后后来流传到了东南亚?

好吧,我觉得专家们要是看了我的脑洞,估计要“七窍生烟”了。 但其实,如果遗迹就仅仅是个遗迹,如今的我,大概不会特意跑一趟。第三次的西安行,半坡遗址是我前两次都没选择去的地方,而第三次选择还有个重要因素——石器时代之所以被定位成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因为人类开始选会用火——半坡遗址博物馆为了增加游客的互动度,这几年添加了一个钻木取火的体验来了。 火绒、木棍、木板、简易弓、石头。

三人一组,配合默契,1~2分钟就能钻木取火成功。那星星之火,燃起的生命之光,确实不得不感慨,人类祖先的智慧。看着安东的兴奋,和文文的开心,我更多的是庆幸,庆幸有火种的传承,庆幸两次梅里深山里,夜晚有篝火才避过了野兽。所以在半坡遗址,这真的是一次很棒的体验,当然,如果你要去野外,还是带更快的生活装置吧。因为钻木取火的材料,就地取材也并不那么容易。

秦始皇陵 那不曾开挖的智慧

到西安,不去秦始皇兵马俑,就像不到长城非好汉,就像去厦门没去鼓浪屿就等于没去过厦门一样。秦始皇兵马俑,成了西安的一个重要名片。而秦始皇,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上,又何尝不是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第一个称“皇帝”的;第一个设立郡县制的;第一个统一度量单位的;第一个沟通水系的;第一个统一文字的……有太多的第一,带给了华夏传承得以延续的统一。 却也有着梦想长生不老,苛政虐民,暴政治国的千古骂名。

这样一个生前毁誉参半的秦始皇,到死还有着千秋梦。生前生后事,必须一致,便有了震惊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那出土的兵马俑,惟妙惟肖,兵俑千人千面,以至于有多少传说始皇帝的生后军队是真人殉葬。但其实,那不过是空心陶俑。 而这不过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 由于现阶段考古科技手段不足以支撑,所以秦始皇陵并没有开挖。你甚至无法想象当初,修建陵墓时,是如果收集上百吨的水银,注入陵墓防止盗墓的。

青铜剑,长城砖,这些现今科技都无法解释的谜,让秦朝,让秦始皇都成为了千古的谜。于是,围绕着它的传说也是多之又多。最最出名的围绕秦始皇时期而拍的两部片子,《寻秦记》和《神话》更是红极一时。 望着坑道里的兵马俑,突然在想,是否真的有穿越;是否秦始皇陵里真的葬了一个天宫?

带着疑问,参观完秦始皇兵马俑,看一场秦俑情可好?

而对西安更加喜欢的原因是,除了看,真的你还可以到兵马俑秦学堂,感受一把,亲手用紫泥制作一个兵马俑纪念品带回家。这或许打破了我对旅行地纪念品“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分部”的印象,这一极具地方特色,又能亲手制作的旅行纪念品,摆在家里,每当看到,真的会让你对秦始皇兵马俑,甚至对西安,充满回忆。

大秦小宴 美食看秦朝

走过了秦朝的历史,做过了兵马俑的纪念品,那么民以食为天的传统,又怎么能错过。 第三次来西安,确实不得不佩服西安,也不得不颠覆之前的认知。 这一次,真的觉得代入感和体验感真的超级好。 我也不知晓大秦小宴什么时候才有的,但却着实在感受完那份气势恢弘的兵马俑后,好好的享受一场美食,而这份美食,还和秦朝的历史紧密联系。 带着对秦始皇陵的神秘莫测,带着对秦文化的探究,走进大秦小宴,先要做的事情,是换秦朝服饰,再上座就餐。

菜品由“将、相、和、秦“四个部分组成,带着美食的底蕴,来一场”寻秦记“。

编钟奏响,古琴绕梁。 这吃的真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文化。

华清夜曲 长恨岁月

在我的记忆里,到西安,如果秦始皇兵马俑是必打卡地,那么有个地方,曾经对于游客来说去与不去,是两个极端的——那便是华清宫。可每一次,到西安,我总是会选择去华清宫走一走。

相传华清宫的华清池,当年可是有着羞花之美的杨贵妃沐浴之地,更有相传,华清池曾铺满和田玉……到了近代,这里发生了著名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促成了国共第一合作,为抗日统一战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后来,相传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也曾在此沐浴过…… 历史总是不断前行,有些地方,物是亦人非。走在华清宫,我总能感觉历史脉搏的跳动,总会坚定“珍惜当下”的念头。

而近些年,华清宫更是大火,源于它的大型舞台剧“长恨歌”。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道不尽的爱恨情仇,华清夜曲,那长恨的岁月。

钟鼓齐鸣 现代化里的古迹

到西安,还是喜欢去爬爬钟楼鼓楼。 走过了中国那么多的地方之后,会开始感慨,西安对于文物古迹的保护,似乎是深入骨锥,深入每个西安人心中的。 站在钟楼亦或鼓楼上,看车水马龙,看四周现代化建筑。

那种穿越的感觉,那古今合一的感觉,真的难以复制。 十三朝古都,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底蕴赋予这座城独特的韵。

汉城湖 不忘诗书礼仪

似乎有些时候网上一直都在说,在亚洲,似乎每个国家在重大节庆都有自己特有的民族服饰,而中国没有。不!不是没有?!你可曾知晓,中国的历史文明,经历了多少年岁,又历经了多少朝代更迭。一朝一服饰,总有些不同,却也说不上文明这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族”,何种服饰才是“最中国”, 可就以汉族人而言,最最让人觉得有韵味的,是“汉唐时期”的汉服。 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全国的景区,乃至街巷,都刮起了一道汉唐时期的汉服风。 那么论起汉服,作为盛唐古都的长安,如今的西安,更具发言权。 据史料记载,汉城湖,是当初汉代长安城漕运的河道。 现如今,我们可以在这边看到汉武大帝的雕塑。

也可以在这边,穿上汉服,体验下汉代传统的礼仪作揖。来否定下,“水又族”那似乎没有民族服饰的怪诞观点。我们不是没有,是怕亮瞎你的眼!

长安十二时辰 坊间永兴

说起汉唐时期,是否会想到2019年火遍全中国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 盛唐时期,长安城,以坊为单位,划分很多区域。坊间、坊间,也或许并不特指书店,或许便是如此而来的吧。在西安,有太多的历史遗迹,一如古城墙,一如钟楼、鼓楼。而这永兴坊,却是仿古新建的。 曾几何时,我的旅行,对仿古新建有些排斥,是源于太多的空具其表。

可永兴坊,却让我喜爱至深。——这里能看到老陕的各种民间美食,老陕们各种的吆喝声。

它有了古都的形,又有了现代陕西韵的魂。 市井的烟火气息,让它更贴近生活。

一如这上炕吃饭一般,有趣而又生活。

醉长安 不夜大唐国风如潮

逛过了永兴坊,吃了一肚子小吃,那么最最不能错过的西安夜,自然是近年来爆火的大唐芙蓉园和大唐不夜城了。

一场穿越古今的《梦回大唐》,诉说了多少华夏岁月。

剧场外的灯火,又仿佛穿越回了不夜大唐。 跨越人山人海,是大唐不夜城最好的写照。我收了相机几乎没有怎么拍照。喊泉、地板灯光钢琴、皮影戏、秦腔……似乎网红的,陕西传统的,在这里都能遇见。

而最具代表的就是不倒翁小姐姐了。 当皮卡晨,手持扇子,轻搭你手时,你会明白,西安的突然爆火,不是莫名其妙,这个突然并不“突然”。一切都在这国风如潮的不夜之城浓缩。你可以看见古之底蕴,你可以看见现之网红,那是古今的穿越,那是雅俗共赏的融合,当有些地方还在模仿时,西安靠着“文化自信”,让我们不仅仅是看见,更能亲手去“触摸”那一段的历史。 一如半坡的钻木取火;一如秦皇的兵俑制作;一如华清的长恨绵绵;一如永兴的坊间美食…… 这些都成为了第三次游西安的回忆,可以不断的成为谈资,津津乐道。 那不醉的,亦或许不是西安,不是梦回大唐,而是中国风的苏醒,国风如潮推着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成为了“网红”。愿一切如是,国泰民安。来年,能有机会,在西安遇见中国年。

发个神评论吧 0 /300

评论(0)

    评论(0)

    暂无评论
      0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