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天数: 1 人均消费: - 和谁一起: - 旅行方式: -

新年,一场迟来的抵达 2021年的最后一天,我如愿到达了 泉州 。近五个小时的高铁,当我终于抵达这座城市时,已经入夜了。 中山 路上灯火通明,人群拥挤着朝着钟楼的方向涌去,周围夹杂着电动车让人心烦意乱的嘈杂声。 在这个夜晚,时间即将被郑重地簇拥着登上改头换面的舞台。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2022年的第一天,我在 泉州 的酒店里醒来。新一年的太阳并没有比前一年的更加耀眼,却因为浸润在闽南温热的空气中而显得无比热烈和新鲜。城市上方的天空,荡涤过一般地蓝,连一丝云彩都找不到。层层叠叠的建筑群,弯弯曲曲的小巷子,就这样纯粹地铺展在我面前,足以让初见的我欣喜万分。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这是我把『 泉州 』这座城市放入旅行清单的至少第三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座城市总轻易地在我心头浮现却又被替换,直至去年夏天,这座古城申遗 成功 。我知道,赶在如织的游客成群结队地抵达之前,我必须要来了。这场迟来的抵达,最终以一场最具仪式感的新年独行,让我自觉,没有辜负这座老城千百年来的守候。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这座城市,自然也没有辜负我日日夜夜的惦念。从匆忙决定前往到因为朋友的工作变动最终独自出行,都从未让我动摇想要来到这里得决心。铺展地图,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密密麻麻放上“想去”的标签,这座城市有太多吸引我的地方。从一踏上这片土地开始,我便知道,这独一无二的2022新年, 泉州 必定不虚此行。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泉州 ,对于我来说真的太陌生了。印象中几次匆忙前往闽南的旅程,似乎难以在我心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在高铁上,我一直在想,这是一座怎样的城市?而显然, 泉州 并不需要这样的预设。当双脚在这片土地上有过足够多次的交错,似乎也能懵懵懂懂地说出这座城市留给我最为深刻的印象。 泉州 ,很美味。纷繁多样的闽南小吃、鲜美可口的山货海鲜、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本土与外来、本帮与异域的口味在这里交融,化学反应的结果便是“好呷”的闽南味。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毋需谦虚,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深厚到令人头皮发麻。源远流长的商贸历史、无远弗届的探险精神、和谐相处的宗教文化、崇文重教的人文思想,让“闽南”绝不只是一个宏观的地理方位,而是一种关于许多人、许多漫长历史的精神认同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最独一无二的是,这座城市,把目光投向了大海。被北部无穷无尽的大山阻挡着通往其他地区的路,自古以来, 泉州 人便将目光投向了无穷的大海。历来,固守乡土 中国 人对大海的态度是畏惧而保守的,但 泉州 人勇敢地迈出了脚步。宋元时代的 泉州 ,海商万户、千帆竞渡,这里是热闹繁华的所在。宋元时期海上的风,从这里吹进了广袤无边的华夏大地。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大海是前路,山水是归途。就用一篇散碎的游记,纪念这场迟来的抵达,也纪念2022第一场独自旅行。

古城泉州

面线糊 【 泉州 面线糊店铺推荐】水门国仔面线糊、阿庆小吃店、吴淑珍面线糊、婷婷面线糊、曾氏老记面线糊、客常来面线糊、翁记面线糊、林记面线糊、祖传面线糊、原桥尾面线糊、老卢面线糊、后城面线糊、海龙面线糊、流实面线糊、啊萍面线糊、土成小吃店、展记面线糊、远记面线糊、陈记老字号面线糊花生汤、卢信面线糊、小怣面线糊、大怣面线糊 【我吃过的店】1.客常来面线糊( 泉州 市鲤城区 中山 中路105-107号)2.阿庆小吃店( 泉州 市鲤城区城东加油站旁)3.文啊面线糊( 泉州 市鲤城区 中山 北路62号)4.石头街展记面线糊( 泉州 市鲤城区海滨街道涂门社区羊公巷28号)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抵达已是深夜,饥肠辘辘在 泉州 酒店放下了行李,第一件事便是出去觅食。无论深夜还是清晨, 泉州 的大街小巷最常见到的,便是热气腾腾的面线糊。 以猪骨、鱼虾等熬制汤底,煮至柔软的细米线打底,再用红薯粉勾芡,点上少许胡椒粉即可起锅,看似简单的面线糊如汤羹一般晶莹剔透,鲜辛之中是一股叫人欲罢不能的“闽南滋味”。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而真正锦上添花的,是档口前密密麻麻摆满了的,丰俭由人的配菜——海鲜、卤味、内脏、醋肉......被滚烫的面线糊包裹在一起,入口滑嫩,竟是说不出的温柔。再把一根酥脆的油条剪成小块,一块块浸入汤汁后再入口,油条被汤汁包裹,每一个细小的孔隙都不放过,却仍保留着最后一分那倔强的酥脆——油条与面线糊的相遇 ,是一场对彼此最好的成就。

古城泉州

在 泉州 四天,吃了四顿面线糊。一个外来人陌生的味蕾无法分辨哪一碗才最“正点”,但毋庸置疑的是,虽是同样热腾腾黏糊糊的糊糊,每一家的味道、配菜都不相同,以至于每一次推开店门,也都有种拆盲盒的惊喜与期待。

古城泉州

街角那家“客常来面线糊”,是距离酒店最近的一家,匆忙觅食伊始看到第一个曾出现在攻略上字眼熟悉的招牌,只觉得整个身体都在用力把我推进这家店。档口摆在门口,几张桌子挤满狭小的空间,老板和气地细数着食材。焦急地来不及仔细思考,匆忙选了几样下单,不出一分钟,第一口“ 泉州 味道”摆在了我的面前。 舀起一勺汤汁,滚烫的热度被勾了芡的粘稠面糊裹着跌进口中,直接给舌头来了个“下马威”,混合着的,还有尚未来得及搅匀的胡椒粉。海蛎个头不大但却新鲜饱满,莹白的蟹肉在面线糊中依然没有被搅散,却赋予了这碗汤汁更多的鲜美味道。醋肉,许是已经过了些时间,肉质有点紧实品不出酥香的口感。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泉州 第一碗(亦有可能是模糊记忆中的人生第一碗)面线糊,由于急迫的饥饿来不及品出太多味道就囫囵吞下,却又因为舌面上火热难消的灼痛感,让我在接下来几天的旅程中始终记忆犹新。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店里还吃得到闽 南特 色小吃——五香卷。一条细细长长却内藏乾坤的五香卷,一直以来是本地古早的待客传统。约有铜钱粗的猪肉卷,裹着马蹄、洋葱、五香粉、蛋液、扁鱼末等将味道调节的鲜香适口,通常用网纱油做皮,抑或是现在市面上比较多的腐皮包裹,油炸至外边酥脆,切成一段一段蘸食当地的甜辣酱或是番茄酱。肉馅鲜美有嚼劲,马蹄丰富了口感,外酥里韧喷香爽脆,绝对是“解馋必备”。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第二天清早,当地老饕朋友“社长”推荐我去了酒店边上一家并未在我计划之内的——阿庆小吃店,吃早餐。在 泉州 ,早餐的主角只能是面线糊,非是其他。而这家早餐店,让我吃到了此行最惊艳的一碗面线糊。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相比深夜那一份百无聊赖的悠闲,清晨的餐厅里店主人忙忙碌碌的身影充分诠释了“一日之计在于晨”。配料都是早上刚刚处理好的,看起来相当新鲜,一人点单一人操作,店家贴心地会帮忙把油条剪成小段并把面线糊端到桌上。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最让我惊艳的,便是这里的猪肝。因着新鲜而泛着细嫩的粉红色,每一片的厚度都较其他地方吃到的猪肝更为扎实,因而在面线糊热度的攻势之下没有变硬变柴,反而在细腻的汤汁的包裹下,显着无比嫩滑。咀嚼在口中,丝毫没有猪肝常见的颗粒感、而是细嫩绵密,品得到最为难的也最为惊艳的——内脏的鲜甜,每一次入口,都是会让人瞪大眼睛的惊艳。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中山 北路上的文啊面线糊,原本位于较为隐秘的县后街,而后搬迁至路边的店面上,清晨起来,食客盈门。这家店的面线糊鱼汤的味道更重,以至于味觉始终摇摆在“鲜”与“腥”之间难以抉择,好在葱花与胡椒粉的加入,刚刚好地平衡了这两种味觉。大块的鸭血都是新鲜制成,可以连同其他配料一起加到面线糊里,口感会更加丰富,不由得感叹原来这碗大道至简的面线糊才是真正“百搭”的灵魂。油条都是放在旁边,用塑料袋套着整根自取,吃起来也粗犷地整根蘸着吃。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到了行程的最后一天,距离高铁发车还有四个多小时的我,百无聊赖地走在涂门街上觅食,最终还是“有头有尾”地将离别前的午餐选择了面线糊。涂门街小巷子口,“石头街展记面线糊”,一对小夫妻经营,干净又有温情的小店。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一样清澈黏稠的面线糊,一样丰盛美味的配菜,一样金黄酥脆的油条,用腰花、肥肠和卤蛋为自己搭配了一碗奢侈的“全家福”,用油条把碗里最后一点汤汁也蘸得干干净净。 在 泉州 ,我用面线糊成全了一端旅途“有头有尾”的仪式感。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烧肉粽 【 泉州 烧肉粽店铺推荐】侯阿婆肉粽、换治肉粽、万记肉粽 【我吃的店】侯阿婆肉粽( 泉州 市鲤城区东街59号) 泉州 最让我惊艳的存在,就是那浸在花生酱之中的烧肉粽。 在我的味觉认知里,好吃的“粽子”一直是小时候奶奶包的白糖粽,如果说家中粽子的味道是“清爽、甜蜜”,那闽南粽子的味觉关键词则是“厚重、醇香、丰富”。粽子米加葱头油、卤汤事先炒过,再加入各种馅料,大块的五花肉一定不能少,还有便是提味的香菇、芋头、虾米,用粽子叶层层叠叠地扎实地裹起来,而后便是高温蒸汽施展魔法的时刻。 火热的蒸汽融化了五花肉的油脂,让细密的油水渗透进糯米那几乎亲密无间的缝隙中,而后带着高温的气体四处流窜,经过香菇疏松的空隙、经过虾米盘曲的腰身,让油脂的香、食材的鲜均匀分布在一颗粽子的每个角落,成为泛着温润油光的整体。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吃的时候,一定要淋上花生酱与甜辣酱。冒着热气的粽子轻而易举便可以拆解开,可以看到极有诚意的内馅,店家还会加上鲍鱼、干贝等更多种的食材,为整颗粽子的鲜味更上一层楼。两种酱汁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口感,让粽子不再孤孤单单,仿佛顿时陷入了一个充满柔情蜜意的怀抱。 当每一口油润鲜香的糯米包裹着香浓甜美的酱汁送入口中时,我都想感叹: “这就是碳水的终极快乐啊!”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牛肉羹&咸饭&牛排 【我吃的店】好成财牛排馆( 泉州 市鲤城区涂门街219-221号) 涂门街上的“斯丹姜母鸭”,本来是我此行预定要必打卡的店铺之一,但只能整只鸭售卖,对于独行的我过于不友好。准备去清净寺的那个下午,我把午餐的地点改到了街道斜对面的“好成财牛排馆”。 店内的档口,几个偌大的锅分别煮着牛肉羹、牛杂、牛肉丸等,还有一盆超大的咸菜。这盆看上去色泽诱人的咸菜,是店内招牌之一——闽南咸饭的好搭档。 咸饭就是曾经上过《舌尖上的 中国 》的萝卜饭,由海鲜干货、五花肉、香菇、蔬菜和大米混合在一起煮,米饭充分吸收了食材的油脂和香味,咸香可口,搭配上店里的咸菜,让原本平平无奇的米饭拥有了迷人的味道。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和气的老板会介绍店里的美食,店内的三种招牌——牛排、牛肉羹和咸饭可以直接买事先搭配好的套餐,食物都是已经煮好的,从点单到取餐不过一两分钟。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里的牛排居然是咖喱味的。大块的牛排被炖的酥烂入味,白色的牛筋被咖喱染成了泛着 光泽 的淡黄色。历史上的 泉州 人出海远行,“落南洋”和“过番”是稀松平常的,也将许多异域的食物带回了故土。咖喱、沙茶、咖啡、朱古力等等调味品与饮品就此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融入了当地人的饮食。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牛肉羹与在 台南 吃到的牛肉汤看起来有点类似,但汤汁中因为加了少量红薯粉,更加黏稠。经过搅打的牛肉在烫煮之后会蜷缩起来,吃起来更佳筋道爽口,浓稠的汤汁将姜末与 海盐 等调味品与牛肉包裹在一起,吃起来更加顺滑、味道也更浓郁。热气腾腾的牛肉羹和极其下饭的咖喱牛排,配上咸饭,一口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炸醋肉&安海菜粿&泉港浮粿 【 泉州 炸货店铺推荐】咖喱园、桥仔头醋肉、鸡腿怣、口口香安海菜粿、阿姨鸡架、阿三泉港浮粿、紫燕鸡排 【我吃的店】西湖公园茶馆( 泉州 市丰泽区西湖公园西大门左边停车场对面),谢记美食四果汤( 泉州 市鲤城区镇抚司巷5号),县后街安海菜粿,西街菜市场泉港浮粿 在 泉州 ,几乎每家面线糊店里都有炸醋肉,可是只有吃过才知道,面线糊里的醋肉与现炸出来的醋肉,绝对是天壤之别。 桥仔头醋肉算得上是当地知名的老店,但食客着实太多,往往还未开店就已经大排长龙。在失去了耐心之后,我找了一家西湖公园边的茶馆去解馋——据说,这里的醋肉在 泉州 也是数一数二的。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现炸出来的醋肉铺满了一个大盘子,外酥里嫩,肥瘦相间的肉不油不柴,因事先用醋腌制过而带着淡淡的醋香,即使吃上许多也不会觉得油腻。这种醋味很好入口,酸味也不重,即使从不吃醋的我也能欣然接受,甚至还着了迷。 但油炸食品确实太易上火。坐在湖边茶座上,我一边喝着茶一边飞快地消灭着眼前的醋肉,而舌尖上——以我能够感知到的速度——长出了一块溃疡。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炸货绝对是 泉州 人最爱的街头美食,似乎随意走进一家店,都能看到冷柜里整齐排列的食材,选上几种送进后厨,金黄色的炸串刷着店家秘制的酱料摇身一变被端了出来,绝对不能缺少的,就是撒上一层花生芝麻碎。 泉州 人对花生的爱是渗入骨子里的,花生当主角的花生汤,无处不在的花生酱,不可或缺的花生碎,就连闽 南特 色美食——沙茶面的灵魂主料,也是花生。 也正是来到了 泉州 ,让我这个本来拒绝一切花生制品的人,竟然也发现:花生原来这么香这么好吃。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闽南菜粿也是当地经常能吃到的油炸小吃。以米浆和白萝卜为主要原料,蒸制成糕,再经油炸而成,因此“是菜而不见菜”。表皮总是被炸成酥脆的金黄色,一口咬下,内里洁白绵软,质地细腻,白萝卜的清甜口感与米浆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泉港浮粿的做法则与 温州 地区常见的“灯盏糕”类似,模具中放上一层粉浆,均匀铺上内馅,再覆盖上一层粉浆,然后连同模具一同放入油锅中炸。 温州 地区的内馅除了猪肉,还有白萝卜丝和虾米,而在 泉州 则换成了更具有闽 南特 色的海蛎与紫菜。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店里的浮粿都是现点现炸,形状也是可爱的五角星形状。怕我等得太急,老板娘先给我拿了一只蒸浮粿尝了尝:相比油炸的,蒸制的更清爽口感也更Q弹,白萝卜丝、干贝等内馅丝丝分明。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刚出锅的浮粿让手心直发烫,稍微冷静了一会儿才敢咬开品尝。粿皮薄而酥脆,虽然用地瓜粉制作但却弹而不黏,咬开一个口子内里的热气就喷了出来。内馅也被几乎透明的地瓜粉层层包裹:海蛎、包菜、瘦肉、鲜葱......滋滋冒着油光,被一股脑吞入,随之而来的是一边咀嚼一边擦拭嘴角时那无限的满足。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菜头酸&腌水果 【我吃的店】刘阿姨桃李铺( 泉州 市鲤城区南俊路30号),东来菜头酸( 泉州 市鲤城区海滨街道海清社区濠沟墘1号楼17号) 闽南气候温润,是众多水果的原产地,一年四季,瓜果迭出。当地人有自己的年度水果清单:春天的云霄枇杷、夏天的 同安 凤梨穗龙眼和程溪的凤梨、秋天是琯溪的蜜柚和 华安 的橄榄、冬天则是 永春 的芦柑...... 除了那一口满溢着汁水的新鲜甜美,丰富多样的水果制品同样有够馋人:让外地人眼花缭乱的腌水果和蜜饯,就足以让人徜徉甜蜜之中乐不思蜀。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冰糖杨桃、腌菜头酸、腌桃子、酸梅粉芭乐...让人惊讶的是,就连腌水果,也要讲究“时令”! 传说中刘阿姨桃李铺那一口爆汁的腌桃子,只有元宵节前后才有卖,而元旦期间最应季的是酸梅粉芭乐:熟到发黄的芭乐切成两三厘米的厚片,放上盐巴和酸梅粉,浸泡个大半天,盒子里已经有了许多汁水,芭乐爽脆鲜甜,连恼人的硬籽都变得柔软,口感与味道是那种吃上一口就停不下来的惊艳。据说,这也是“季节限定”,元旦前后只此三周,错过等一年,我突然对自己选择了此时出行而肃然起敬了起来。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位于新华北路的“团结水果店”,算是 泉州 为数不多的“网红店”,水果种类更多,前来购买的顾客也更多。若不是独身一人食量有限,确实想每种水果都买来“尝尝鲜”。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地图上原本地址上的“东来菜头酸”已经搬迁,到了金鱼巷的另一侧。本来打算就此打道回府结束觅食的我此时峰回路转地遇见了这家摆满了诱人腌水果的店铺。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菜头酸(酸萝卜)和酸杨桃是店内的招牌,两大盆满满当当摆在店门口。杨桃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口感变得非常软,而萝卜还倔强地保留着原本的“挺拔”。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一大厚片萝卜从当中横剖开是为了为它注入灵魂:花生碎,像夹心饼干一样一大口咬下去,外面脆韧里面香脆,花生中的糖恰如其分地中和了酸萝卜的酸,在咀嚼之中味觉跌入了无数个“爽口-香醇”的循环之中,无法自拔。在闽南,花生和萝卜都是常见的食材,没想到,两种“百搭之王”狭路相逢,竟然也创造了这种神奇的美味。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海蛎煎 【我吃的店】老字号泮宫蚵仔煎( 泉州 市鲤城区涂门街沁园楼103号) 位于斯丹姜母鸭旁边,这家泮宫蚵仔煎是 泉州 主城区内少有的几家专营蚵仔煎为主的店铺。 海蛎算是 泉州 最常见的海鲜之一,尤其在冬春季节非常肥美,是吃海蛎的最好季节。和上地瓜粉的海蛎裹上蛋液,搭配上大量的青蒜叶,一同煎成金黄蓬松却有些散碎的蛋饼。配套的酸辣蘸酱和腌萝卜丝是去油腻的好帮手,一个盘子端上来,黄、绿、白、红色彩纷呈。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与其他省份常见的那种肥厚的生蚝不同, 泉州 各处餐桌上常见的,是这种个头小小的海蛎,当地人也叫“珠蛎”。这种带着腥甜气息的海蛎包裹着金黄的煎蛋与粘稠的红薯淀粉,再配上甜辣酱,一口咬下爆出汁水,是近几年我吃过最中意的海蛎煎。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土笋冻 【我吃的店】 中山 中路花巷路口 几乎是每一个初到闽南的外地人,都会被“土笋冻”骗上一次。 名叫“土笋”,却其实是一种形似蚯蚓的软体动物,生长在滩涂上,胶质丰富。旺火烧煮,胶质便融化在水中,冷凝后便成了入口即化弹性十足的“土笋冻”。 一经入口,冰冰凉凉混合着蒜和醋的浓郁味道直冲天灵盖,克服了心理上的不接受,竟也觉得这醋蒜味的“虫子果冻”有点意思。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润饼皮 【我吃的店】亚佛润饼皮( 泉州 市鲤城区西街165号) 虽然春天还未到,但在 泉州 的街头,已经可以“咬”到一口春天。 西街上一家门庭热络的“老字号”摊位门口,老师傅手里“盘”着一坨高筋面粉,在烧得热热的盘上滚粘一下便抬起,那平整的器皿顶上便盖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皮。在高温的烘焙下,慢慢再凝成薄弱蝉翼、轻似宣纸的饼皮。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抬手,落下,掀开,整个过程不过几十秒。师傅手起饼落,辗转在几个“鏊子”间忙碌着,也不多说话,仿佛一台秩序井然的机器。一旁的妻子则忙活着在饼皮里面填充上内馅——冬笋、胡萝卜、豆腐、高丽菜都是常见的馅料,切成丝或末翻炒过后的薄饼菜柔软咸香,包在轻薄透亮的饼皮里,仿佛一眼就能看穿内里乾坤。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咬下一口,外皮带着些许柔韧地抵抗着牙齿,内里丰富的馅料却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舌尖上品到的那一口鲜美,是春天一封早到的书信。

古城泉州

烘猪脚 【我吃的店】凤池烘猪脚( 泉州 市鲤城区凤池107号,近名城大厦) 午后,我在茶馆里晒着太阳连喝了两壶浓茶,刚好出门走到不远处的凤池,开始头晕目眩有点“晕茶”了。一股肉香把我勾着,就走进了这家本就在计划之内的老店。 食客不多,正是午后的休息时间。老板说这里的猪脚只能整只售卖,但这香味实在太过诱人,我硬着头皮,还是决定来上一只,甚至连打包都做好了准备。 烘猪脚是 泉州 地区一道色香味俱佳的传统美食,是一种将猪蹄置于小砂锅中,放在炭火上文火烘煨而成。因为在猪脚 里加 入各种香料“封焖”,所以又有“封猪脚”一称。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文火的滋养不同凡响。揭开锅盖的瞬间,也是所有理智对着美味缴械投降的瞬间。一整只猪脚表皮色泽红润油光发亮,肉眼可见的软烂Q弹但却不会散开。配料有莲子、香菇还有出锅后加入的蒜泥。待我拍照结束,老板熟练地用剪刀将猪脚剪开,剪刀不需要什么阻力就将整只猪脚拆分开来,大小适中的肉块最适入口。一旦进入口腔,稍稍咀嚼就已经散开划入喉咙,口感绵密,肥却不腻,带着一种药材的香气。卤汁中满满的胶原蛋白,在口腔中冷静下来后只留下依依不舍的耳鬓厮磨,在唇齿间恣意倾诉着难舍难离。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连莲子和香菇都不忍舍弃,最后我还是在醉茶后的饥饿感中,解决了一整只猪脚。 “老板,不必打包了。”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满煎糕&麻糍&绿豆饼&芋头饼 【我吃的店】康庄满煎糕( 泉州 市鲤城区西街裴巷14号),小安记古早味手工麻糍( 泉州 市鲤城区 中山 中路75号),林记正泉茂绿豆饼( 泉州 市鲤城区南门天后路2幢10号), 中山 中路花巷路口 闽南人有自己的甜蜜世界。 这里土壤肥沃、眼光充沛,是甘蔗的重要产地,大量的甘蔗使得糖的使用更加便捷,除了供给闽南人生活中满满的“糖分”,也孕育了多种多样的甜蜜小吃。 糕点、糖水、蜜饯...... 泉州 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这些甜美的小吃,想给生活“加点甜”,来到街上走走吃吃就对了。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花生也是这甜蜜世界的主角。在闽南随处可见的花生,被当地人吃出了花样:米粿等甜品的夹心内馅、炖汤炖肉的绝佳配料、甜蜜汤水的主料、更不用说那总是频繁出现在餐桌之上的花生酱了。 在蔗糖与花生搭建的舞台上,满煎糕是当之无愧的“C位”。将花生与蔗糖放入松软香甜的煎饼内,面浆受热膨胀后形成蜂窝状的小孔,起锅后放凉切成扇形的小块。据说这种点心一定要放凉再吃,外皮弹嫩内里松软,还有甜蜜的坚果香,不知不觉就会吃掉大半盒。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同样占据主流的,还有麻糍。圆润饱满的“小胖子”,单单是整齐地摆在柜台档口,谁经过都忍不住驻足片刻。 中山 路上的“小安记古早味手工麻糍”,距离我的酒店仅几步之遥,却因为“下午才营业,售完就收摊”总是几次路过都没买到。现打的麻糍一个个现包,包好了就在加了糖的花生碎中翻滚,直至糯米团的外面全部沾满了金黄色的花生碎。招牌的麻糍有“古早味”和“花生味”,古早味内里是炸的酥脆香甜的扁食皮,一口咬下香甜软糯的里面是无比的酥脆,难怪老板在打包时一个劲儿的提醒“要趁早吃”,花生味内馅则是香甜的花生糖,轮香甜真是天下无双。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天后宫边上的林记,以绿豆饼一战成名,如今也售卖各种各样的糕点。买了绿豆饼和酥肉饼各一封,带回了 杭州 才吃。绿豆饼外皮酥到掉渣,内馅绵密香甜,配上一杯热茶就很合胃口。酥肉饼许是放的时间久了,肉的腥味显露了出来,反而不如素饼来的惊艳。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香酥的芋头饼、马蹄酥也一定要趁热吃,每样都是甜蜜又美味的“负担”。街上售卖这类糕点的店铺已不算太多,几家颇具名气的店铺每天营业时间也有些让个外来之人捉摸不定。随遇而安,遇到就随手买一个,来自 泉州 的甜蜜“礼物”都绝对不让人失望。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石花膏&四果汤&烧仙草 【 泉州 四果汤店铺推荐】爱啊石花膏、秉正堂、谢记老味道四果汤、童年忆四 【我吃的店】谢记老味道四果汤( 泉州 市鲤城区镇抚司巷5号),秉正堂( 泉州 市鲤城区天后路1-3号),爱啊石花膏( 泉州 市鲤城区庄府巷人民政府南行50米),后溪桥头原味绿豆汤( 泉州 市鲤城区新华北路108号),南门阿才老铺( 泉州 市鲤城区万寿路135号) 泉州 冬天的正午,我走在街上依然被阳光晒的冒了汗,着实无法想象,在闷热的夏天,这里生活的人要如何应对那绵绵无尽的暑热。 好在,清凉解暑的闽南甜品提供了答案。闷热天气里最让人向往的,莫过于一碗冰凉甜美的“四果汤”,它的主料便是闽南的“地区限定”——石花膏。 石花膏即石花菜(一种海里的藻类)经晒、泡,煮后凝固成膏,口感Q弹爽滑。刨成丝,加入蜜水,搭配水果或芋圆、红豆等,便是四果汤。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随时随地走得热了累了,总是能够迅速在附近找到一家甜美可人的小店,自选几种中意的配料,或者干脆让老板自由搭配,配着冰冰凉凉的糖水,吸溜着滑嫩爽口的石花膏,仿佛也把令人焦躁的热意也一同带走了。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天后宫旁的这家“秉正堂”,曾经上过《舌尖上的 中国 3》,特色便是石花膏。大份与小份的区别在于配料的多少,而地道的吃客会点不加配料的纯石花膏。几十种配料让人眼花缭乱,有些甚至无从分辨到底是什么,站在柜台前纠结的几十秒足以成为旅途中最为漫长难熬的痛苦时刻。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街头上亦有更为“专一”的做法,疯狂上火的晚上我在新华路上找到了一家亦是祖传老字号的绿豆汤。主角还是石花膏,但糖水的底变成了已经熬的出沙的绿豆。一碗下去,我的火气也消了大半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之前一直认为, 泉州 街头的四果汤很难说哪一家的味道或手艺更好,若是某位当地人的选择有偏好,那大抵是由于“习惯”。可是当我终于吃到了酒店门前那家路过了三次都闭店的“爱啊石花膏”,突然发现食物届的“内卷”早就悄悄开始了。 这家石花膏的量明显放的更多,在其他店里往往是以糖水作为主导的衬托下,这家店小小碗里几乎成了“ 八宝 粥”。吃起来也大有不同:芋圆、珍珠等辅料,明显是手做出来的,大小形状都不规律,但却更有嚼劲、红薯芋头的香味也更足。捞完“干货”,不再是只剩糖水意犹未尽,而是饱食一顿的满足感。 如果说,对一家优秀店铺的最高评价是能够让不喜好的人改变对一种食物的看法,那此行最优秀的一定会是——爱啊的石花膏和侯阿婆肉粽里的花生酱。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除却四果汤和石花膏,仙草也是街头消暑好选择。天后宫对面的南门阿才老铺经营了多年的仙草蜜,冬日的门庭有点冷清,事先做好的仙草蜜放在门口,径自扫码拿了一杯,又一头钻进小巷子,探索下一个迫切的去处了。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除却四果汤和石花膏,仙草也是街头消暑好选择。天后宫对面的南门阿才老铺经营了多年的仙草蜜,冬日的门庭有点冷清,事先做好的仙草蜜放在门口,径自扫码拿了一杯,又一头钻进小巷子,探索下一个迫切的去处了。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本人无宗教信仰,但宗教确是 泉州 旅行不得不提的重要部分。谨以旅行者的角度,对此次旅行做一记录,无关个人态度。) 开元寺 【开元寺参考游览顺序】天王殿→东塔→古船陈列馆→弘一法师纪念馆→ 泉州 佛教博物馆→藏经阁→甘露戒坛→大雄宝殿→宋代二塔→桑莲古迹→麒麟壁→西塔

古城泉州

整个开元寺面积比较大,自东塔向后绕,便是“古船陈列馆”,一艘宋代古船静卧其中。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体量最大、年代最早的海船,也是国内目前已出土的唯一一艘由海外返程的古代海船。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船就陈列在展馆正中央,整个展厅围绕船体做动线设计,参观一周,便是绕船一周。庞然大物般的大船、清晰的船体结构、乃至船上业已腐朽的木板都一一展现在眼前。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船内出土的香料、陶瓷器、象棋子等随船用品,棕绳、船锚等船上用品都在博物馆中展现,也为我们重现了700多年前的航海生活图景。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一墙之隔,便是弘一法师纪念馆,这位大师在此圆寂,而这座纪念馆则详细介绍了大师的生平、艺术与宗教造诣。另一幢二楼的 泉州 佛教博物馆,暂时关闭了。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位于寺院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殿前月台、大雄宝殿、甘露戒坛和藏经阁。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香烟袅袅、梵音悠悠,让在此踱步也倍感愉悦。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泉州 的佛教底蕴之深厚,就连朱熹行于 泉州 街头,都要不禁感慨。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西街上,虽然大多是面向游客开的店,但仍有许多坚守在这里、有味道的店铺, 比如 这家古色古香的二手古董店,从外面望进去就满是时光的味道。还有许多老字号也仍然开在西街上:吴氏手工麻糍,亚佛润饼皮,海丝金凤,五叔公土笋冻......即便人来人往,仍能品尝到比较地道的好味道。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小西埕如今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一走进去,密密麻麻的祈福牌挂满了面前狭窄的走道。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相比而言,不远处的金鱼巷是个更清净的所在,若是晚上来到这里,只见到散步的当地人和几家店铺内溢出的清冷的灯光,店主人孤独地坐着,安静中却又透露出一丝落寞:巷口曾有家经营多年的二手书店现已搬迁至别处,剩余几家店售卖的物品其实相当精巧——手工制作的提线木偶、绘有特色图样的瓦片、亦或是各种精美的文创用品。但人声鼎沸的假日似乎没太眷顾到这里,只有走到了 中山 路的巷口,人气才逐渐回温,显露出新年将至的喧闹来。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最惊喜的,还是在街头不期而遇的一些小物件——或是金鱼形状的彩绘陶瓷,或是一块颇具纪念意义的石碑,,一块刻有“圣旨”的牌坊,抑或是有些古迹旁“古 泉州 (刺桐)史迹”的标志牌。“刺桐”这个名字在久远的历史中显得如此陌生,但却是一把开启 泉州 历史的金钥匙,轻轻转动,门后便徐徐吹来八百年前的风。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中山 路是 泉州 最繁忙的一条街。那一天,我沿着 中山 路从北向南,想要一睹这座老城的纵贯线。和小巷中传统的闽南建筑不同的是, 中山 路上的建筑风格各异,以连排式骑楼建筑为主,又融合有中式、西式甚至 东南亚 式的风格元素,因此更像是多文明建筑大荟萃。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起了个大早,来不及吃早饭就叫了一辆出租车前往,单程大约100元,耗时50分钟终于抵达——此行唯一一个 泉州 城区以外的目的地。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攻略上的地点并不详细,在地图软件上也只能模糊查到“城隍庙”的位置,周围皆是现代化的街道、商场、高楼,环顾四周也似乎寻不到关于“闽南市井风俗”的蛛丝马迹。倒是身后笔直向上的台阶,似乎通往一处带着些许外来人看来的“诡异”气息的小天地。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走上台阶后,着实好像发现了另一方天地。烟火萦绕的城隍庙,满是前来拜祭的当地人,一旁的小巷子里,挂的全是“算命”、“看相”的招牌,转角处居然还有一顶看起来太过诡异的红轿子。几乎是用跑着出来的,转角过巷,我最终还是找到了这里的“烟火气”:复古的菜市场喧闹无比,头顶的电线杂乱地交错,许多房屋业已破败拆毁,这里看着嘈杂且没落。挖掘机哄哄地响着,穿梭的商贩和电瓶车毫不留情地按着喇叭呼啸而过,再看看头顶的高楼——这里似乎就是“世外之地”。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这里在拆迁了。电子地图在这里完全失灵,提前锁定的几家店也几乎踪迹皆无:或是按图索骥发现房子已经不在了,或是店铺已经歇业很久,抑或是要到很晚才开始营业。在摊贩好奇的目光下背着相机转了好几圈,最后我在 石狮 唯一的收获,便是路边摊寻了份煎粿,花了2块钱等了20分钟,总算没有饿肚子。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从抵达到离开,只用了不到1小时。 石狮 之旅,以一次诡异的“半废墟”之旅和一份价值202元的煎粿结束了。“成本决定价格”,这句话诚不我欺。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古城泉州

2022,在路上和自己说句新年快乐 回程的高铁上,路过 福州 南,邂逅了超美的海上日落。2022年的第一段旅程,如愿以偿看到了大海。 新的一年,收到和送出每一句新年快乐的时候,我都在路上。 星海相映, 云梦 泽深。放眼世间,皆是故土。 我们旅行,看见这个世界,无论是花,是海洋,还是天空,都可爱得让人无计可施。 因为热爱,所以坚定不移。 因为钟情,所以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无比炽热。 新的一年,想把所有美好的愿 望都 捧在手心。 永远爱这个世界。 永远爱自己。 永远在路上。 2022,新年快乐。

古城泉州
开元寺
开元寺
开元寺
开元寺
开元寺
开元寺
开元寺

生活中会有多少怦然心动的瞬间?从我看到蓝天映衬下的这两座石塔,那种被建筑与信仰之美骤然击中的战栗感,便从那一刻布满全身。 泉州开元寺 永远用或抽象或具体的美学敲击着我的灵魂,便是 泉州 这座城市最让人无法自拔的魅力。

开元寺
开元寺
开元寺
开元寺
开元寺
开元寺
开元寺
开元寺
开元寺

一年前的春节,我在遥远的阿拉伯,沉浸在 中东 神秘而奢华的梦境里,和那一日五次清真寺里响起的、悠扬的吟诵声中。至今想起,恍若隔世。 一年后的新年,我在 泉州 涂门街,抬起头看到那洁白的新月顶的清真寺,熟悉的感觉浮上心头,仿佛是生活中偶然出现的、令人浮想联翩的完美巧合。

清静古寺
清静古寺

历来重视商贸的阿拉伯人,在唐宋时期便在海上编织了即为重要的海上贸易网络, 泉州 便是其中重要的节点。许多阿拉伯商人在 泉州 定居下来,他们的信仰也就此扎根于 泉州 ,最显著的标志便是建于11世纪初的 中国 最古老的清真寺——清净寺。

清静古寺
清静古寺

乍一看来,这座清真寺与我在阿拉伯世界中见到的并无二致:高耸的圆形屋顶、镂空的长廊、充满韵味的光影,都与记忆中的影像彼此交叠。就连礼拜厅前放置鞋子的鞋柜,都同样整齐而肃穆。

清静古寺
清静古寺
清静古寺

这座清真寺以叙利亚大马士革的倭马亚大清真寺为范本。可惜如今,昔日的奉天坛(礼拜大殿)在1607年的 泉州 大地震中被震塌了穹顶,只剩下石墙和 石柱 让人怀想昔日的宏伟。 夕 阳西 下, 石柱 被投射出,长长的剪影,影子被无限拉长、拉长,慢慢长得像那曾见证过的、漫长的时光。

清静古寺
清静古寺
清静古寺

关岳庙 在 泉州 大大小小的寺庙中,日常香火最盛属关岳庙。信仰之于闽南人,是一群人内心的安稳之所,更是一隅居民彼此之间紧密相连的精神认同。

通淮关岳庙
通淮关岳庙

这座关岳庙因主祀关圣帝君,附祀岳王,建筑装饰之繁复密集也称得上全城之最,屋脊上布满宝塔龙吻和各种彩色瓷雕,隔着马路,视线就被它锁定了。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是关二爷的“忠实粉丝”,在位期间便命人在 泉州 的七个城门处都建起了关帝庙,常年供奉关二爷守护城池的安全。受此影响, 泉州 城里的百姓们也极为信奉关帝,所以也自发的在 泉州 城里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庙宇,最多的时候多达100多座,而且各个都香火旺盛。

通淮关岳庙
通淮关岳庙

正值新年,前来祈福的人络绎不绝,我也终于见识了几天来最为密集的人群,各人在庙宇之前穿梭来往,请香祈福,好不热闹。殿内不准拍照,但色彩艳丽、装饰繁复的典型闽南建筑足以让人大饱眼福,哪怕只来此欣赏这巧夺天工的艺术品,都称得上不虚此行。

通淮关岳庙
通淮关岳庙

庙内此起彼伏的投掷声源自于香客们求签的动作,但这些井然有序的流程对于一个游客而言实在太过陌生,驻足观看许久竟也摸不到头绪。绕回庙前,看到香炉中厚厚的香灰已经积了一层,常年烟雾缭绕香火旺盛。虔诚拜祭的香客无论老少,遵着约定俗成的规则,络绎不绝地到来,又心满意足地离去。 哪怕彼此不相识,通过氤氲的香烟对望,他们也知道,自己有着共同的根。

通淮关岳庙
通淮关岳庙
通淮关岳庙
通淮关岳庙

久远的时光里, 泉州 的繁华,在如今南关一带仍然可以觅得些许踪迹。这里是古时 泉州 的商业中心,许多商户云集的街道、名人富商的故居就在这里。见证闽南人妈祖信仰的天后宫,便位于 泉州 古城南门——德济门之前。 如今的德济门只剩断壁残垣的遗址。德济门始建于南宋1230年,昔日曾是刺 桐城 雄伟的镇南门,是宋元时期刺 桐城 的象征。现在的遗址上,裸露着城垣基址、拱桥、壕沟等考古遗迹。

德济门遗址
德济门遗址

德济门遗址正对着的,便是天后宫。位于古时蕃舶客航聚集的 泉州 城南,为的是祭祀 莆田 湄洲女神林默娘。这是著名的海上保护神,也是沿海一带人民的普遍信仰。

天后宫
天后宫

通过从 泉州 出发的商船,也把妈祖信仰传遍了东亚,成为华人世界中最著名的航海女神。元代帝王为了求得漕运、海运的顺利,曾经多次诏封妈祖以求庇佑。在马可·波罗的年代,忽必烈封妈祖为“天妃”,极尽尊崇。所以在闽南语中仍然会沿用旧称“天妃宫”。

天后宫
天后宫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泉州 人开辟了巨大的航海版图,但依然会被航海时可能遇到的危险或不确定因素所困扰。更多的时候,身处人力所不能及的境地中的船民,往往会选择求助于神灵。妈祖并非是唯一,但确实经过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逐渐沉淀而成为主流的一种普遍信仰。 无关封建迷信,求生是人的本能。当大自然的原始力显示出人类的无限渺小之时,信仰或许便是一种奋力求生的强大动力。

天后宫
天后宫
天后宫
天后宫

泉州 府文庙在北宋初年就屹立在如今的位置,集宋、元、明、清的建筑样式于一身,也是 中国 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 在涂门街上,就已经能够看到巨大的文庙牌坊,指引着通向开阔的文庙广场。

文庙
文庙

一条石桥跨过波澜不惊的放生池。面阔七间、重檐庑殿顶的大成殿气象开阔。

文庙
文庙

许是在地理上远离中原腹地,这里的人们历来便有一种心向中原的强烈意识,“学而优则仕”就是人们最为重视的。历史上的闽南人,除了是出色的“航海家”和“商人”,也出了相当多的文化名人,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号称“闽文之祖”的欧阳詹, 泰州 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便位列其中。李贽故居如今就位于天后宫以南。

文庙
文庙
文庙

如今的 泉州 ,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在这海陆交汇之处,中华文明、 印度 文明、阿拉伯文明、基督教文明多元共存,中世纪人类那些优秀的思想文化,在这座大熔炉中彼此交融,得到了另类的延续。 如今在 泉州 街头行走,时不时便会邂逅些香火鼎盛的庙宇,或者是屹立高耸着的教堂。

花巷天主教堂
花巷天主教堂

位于花巷的天主教堂,外墙是精致的淡粉红色,但经过时间的斑驳业已有些暗沉。教堂内部不开放,但可以走近庭院参观,有些彩绘玻璃与壁画,院子里还有桌椅可供休息。

花巷天主教堂
花巷天主教堂
花巷天主教堂
花巷天主教堂

在 泉州 ,徜徉穿梭在这城市的大街小巷,五步一庙,十步一祠,已经稀松平常。但每次遇见,还是会被这些祠宇华丽的色彩、繁复的设计所惊艳到。哪怕是社区街角的庙堂,都香火盈盈,一尘不染。据说,这里的人们会将宗教中的神灵、地方神灵,甚至是祖先和宗亲都供奉于宫庙当中,而上香祭扫也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举头三尺有神明”,认认真真地做这件事,让精神有了落脚点,内心也有了安稳之处。

花巷天主教堂

【 泉州 老城City Walk路线】开元寺-西街-小西埕- 泉州 钟楼-承天禅寺- 泉州 府文庙- 泉州 市舶司遗址-清净古寺-通淮关岳庙-天后宫-德济门遗址-李贽故居(全程约5km) 泉州 的冬天,不太冷。每年往往是气温最低的元旦前后,这里白天的温度依然有20度左右。距离海边刚刚好的距离,让这里没有海边的凛冽狂风,却又有难得的清爽宜人。太阳光随着角度的攀升逐渐变得炽热起来,把早晚那势单力薄的凉意驱散的干干净净。 泉州 这座城,也不太大。兜兜转转,地图上看似几个街区的目的地其实近在咫尺,弯弯绕绕的小巷犹如血管般交织起城市密集的网格线。散步,成为了感受这座城市,最好的方式。

西街
西街

西街上,许多房屋的 天台 都可以登上,无遮挡地欣赏东西双塔并俯瞰西街景色。其中西街游客中心免费且正对东塔,但想要拍摄东西塔同框,则需要广角镜头。

西街
西街

游客中心的一楼,有许多非常有特色的 泉州 文创用品, 狮子 、石塔、闽 南特 色建筑等 泉州 特色IP都被运用其中,设计也相当精巧,哪一个都想带回家。二楼有一个设计精美的 泉州 文化展厅,主题是“宋元 中国 看 泉州 ”。

西街
西街

【开元寺附近观景 天台 】西街游客中心,大拾堂,味一蜜语,寻龙社,芥子书屋,西街文苑,有鲤 天台 咖啡酒馆

西街
西街

若是想觅得一些更接地气的生活气,可以沿着西街往西走,过了新华北路以后是热闹的市场,也是更贴近 泉州 古早气息的生活形态。

西街
西街

西街上,虽然大多是面向游客开的店,但仍有许多坚守在这里、有味道的店铺, 比如 这家古色古香的二手古董店,从外面望进去就满是时光的味道。还有许多老字号也仍然开在西街上:吴氏手工麻糍,亚佛润饼皮,海丝金凤,五叔公土笋冻......即便人来人往,仍能品尝到比较地道的好味道。

西街

小西埕如今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一走进去,密密麻麻的祈福牌挂满了面前狭窄的走道。

西街

相比而言,不远处的金鱼巷是个更清净的所在,若是晚上来到这里,只见到散步的当地人和几家店铺内溢出的清冷的灯光,店主人孤独地坐着,安静中却又透露出一丝落寞:巷口曾有家经营多年的二手书店现已搬迁至别处,剩余几家店售卖的物品其实相当精巧——手工制作的提线木偶、绘有特色图样的瓦片、亦或是各种精美的文创用品。但人声鼎沸的假日似乎没太眷顾到这里,只有走到了 中山 路的巷口,人气才逐渐回温,显露出新年将至的喧闹来。

金鱼巷
金鱼巷

最惊喜的,还是在街头不期而遇的一些小物件——或是金鱼形状的彩绘陶瓷,或是一块颇具纪念意义的石碑,,一块刻有“圣旨”的牌坊,抑或是有些古迹旁“古 泉州 (刺桐)史迹”的标志牌。“刺桐”这个名字在久远的历史中显得如此陌生,但却是一把开启 泉州 历史的金钥匙,轻轻转动,门后便徐徐吹来八百年前的风。

金鱼巷
金鱼巷
泉州市舶司遗址

古老的小巷中,一栋栋房屋的建造也相当具有辨识性。朱红色为主色调的传统闽南建筑,大片的红砖蔚为壮观。屋顶翘着弧线优美的燕尾脊,细致的砖雕、木雕涂满彩绘的颜色,当地厚重的人文底蕴在此可见一斑。

泉州市舶司遗址
泉州市舶司遗址

温暖的朱红色,在视觉上便有一种热切的归属感。新年将至,家家户户贴上了新的对联,节庆的气氛让这片朱红色的世界更显得热闹又可爱。

泉州市舶司遗址
泉州市舶司遗址

兜兜转转,在两条巷子的 交口 处,邂逅了市舶司遗址。 据记载,市舶司在宋元年间是类似现代海关的官方机构,主管对外贸易等事务。到了明代,这个机构被迁往 福州 ,此处也就渐渐没落,如今遗址部分的水仙宫经过重新修葺,仍然保存完好。查过资料才知道,有几位护遗者成立了“市舶司遗址文物保护小组”,着手将这座文化宝藏保存并延续了下来。

泉州市舶司遗址
泉州市舶司遗址

本着对地方信仰的尊重,拿着相机的我一开始并未敢鲁莽进入,反倒是院子里几位老奶奶笑脸让我走了进去。水仙宫内贴满、挂满了当地人奉神使用的物件,一旁的房间里,则是 泉州 市舶司文史纪念室,展示着 泉州 市舶司创立至结束的历史过程,市舶司功能介绍等内容。

泉州市舶司遗址
泉州市舶司遗址

海运、港口、海关......在宋元时期的 中国 就已经拥有了如此成熟的海上贸易体系。也难怪人们说,一部 泉州 海上交通史,一部闽南港口变迁史,就是半部 中国 海洋史。 想要再去读读这部历史,我就必须得去“海交馆”看看。

泉州市舶司遗址
泉州市舶司遗址
泉州市舶司遗址

历史上, 泉州 很早就开辟了海外航线。到了唐代, 泉州 港已经是 中国 四大港口之一,与交州、 广州 和 扬州 齐名。到了北宋, 中国 的航海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指南针和远洋贸易船——福船使用。福船又称为 福建 船,是我国帆船时代的三大船型之一,底尖面阔、首尾高昂,有水密隔舱,特别适合越洋贸易。 宋元时期, 泉州 海商几乎独霸海洋,所向无敌。 这家 泉州 “海交馆”的正门口,就停着一艘代表 泉州 人无限荣耀的——福船。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从闽南人的造船历史开始,博物馆内悉数介绍了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历程。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舟船皆在祖先探索大海的征途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而造型精美、安全性高的福船,经过一代代人辛苦的改良,成为了我国远洋贸易的“主力军”。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同时展出的,还有古代航海中用到的各种用具。在没有罗盘和指南针的时代,牵星盘便是在海上定位方向的常用工具。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展馆中,一张古代沉船方位图,直接地展现了我们的先人,曾乘风破浪,抵达过世界上无数个遥远的角落。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可以想见,几百年前的 泉州 码头,会是怎样繁忙昌盛的景象。 那些远赴千里的冒险者,把中华文明远播海外,也将异域的文化和元素带回故乡,完成了一次次人类文明大融合。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如今发现的,散存在 泉州 各处的石碑、遗迹便是这些融合的最好见证。 放眼全世界,几乎也难以找到哪一个地方,可以同时 平和 地拥有如此多宗教的遗存。这些总结和谐共存,甚至彼此交融,诞生了独一无二的新火花。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海交馆内,有一个主题展厅是 泉州 宗教石刻馆。主要展出基督教、 印度 教石刻和建筑构件,再现古 泉州 (刺桐)时代,东西方文明在 泉州 的相遇与交流。在这里,便能够寻觅到异域文明在中华大地上,碰撞出了怎样精彩的新创造。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伊斯兰教的墓顶石、基督教的墓碑、 印度 教的大象石刻、佛教的飞天石刻,在此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屏障,友好地彼此对望交谈。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佛教寺庙里, 印度 教的飞 天长 出了基督教天使般的翅膀,有时甚至难以分辨是天使、飞天还是道教仙人。在这些融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刺桐十字架”——基督教的十字架上,有飞天、也有莲花。这种彼此吸收、交融,奠定了“海上 丝绸之路 ”较早的文化传播。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一条破旧无人的小巷子里,一块看起来有点新的招牌指引着一座别有洞天的小院子。别馆,是我这个下午悠闲的去处。

泉州别馆
泉州别馆

茶馆是典型的闽南古厝,三、四合院的庭院,只不过与温润的朱红色相比,白色的墙壁与原木色的门窗让这里多了一丝清爽的质感。正值午后,阳光从四合院中央的天井中洒下,好似洋洋洒洒赶走了整个冬天的沉闷。坐上片刻,额头都渗出细密的汗珠来。

泉州别馆
泉州别馆

房间里要凉爽的多,但几乎每一间屋子,都有窗子可以感受下冬日里的“阳光普照”。房间内许多中古物品,既是装饰,也可售卖。一面照片墙,展示着这座老屋的峥嵘岁月。

泉州别馆
泉州别馆
泉州别馆
泉州别馆
泉州别馆
泉州别馆

闽南人的生活里,最少不了的就是茶。当地人最爱的是制作工艺考究而又复杂的乌龙,而 安溪 铁观音则是闽南乌龙茶的代表。 店家早已将茶汤冲泡好置于可以缓慢加热的壶中。冲泡过后的茶叶则在另一个杯子中拥挤而迫切地舒展着。茶汤橙黄明亮,呷一口感觉许多种复杂的香气交融,入喉余韵悠长。

泉州别馆
泉州别馆
泉州别馆

喝一壶热茶,读一本关于当地的书,阳光透过窗户间的缝隙占领了屋内面积不大的阴影。此时此刻,时间舒服得好像是偷来的。若不是吃的太饱,再配上一盘甜滋滋的茶点,大抵可以放下尘世的一切思绪了。

泉州别馆
泉州别馆

有茶相伴,生活里那些烦人的琐碎,就“别馆”了。

泉州别馆
泉州别馆

上午刚刚从西湖边返回老城,谁知到了下午,自己又被一盘醋肉和夕阳给勾了回去。 夕阳半空,我从出租车上下来便飞奔进西湖公园。从 泉州 博物馆对面的西湖公园北门进入,西湖茶馆就位于大门右手边。沿着湖边的一片空地上,小桌前早已坐满了人。飞快地冲进位于木屋中的前台点餐、付款、领取茶具和水壶,又找到不起眼的角落里的一张小桌子。匆忙之中,我熟络得像是个轻车熟路的老客人。

西湖茶馆
西湖茶馆

这家茶馆也算得上是当地人中意的好去处。每逢这种晴朗的好天气,许多人都会约在西湖边,20元一壶茶附送四个杯子,还有许多炸物、小菜、零食可以选择。泡茶需要自己用暖瓶倒水,也不允许自带饮食,好在价格公道、味道又好,这种半自助的喝茶方式竟然也让人自得其乐。 十几分钟后,老板把刚炸好的醋肉端上桌。想到自己竟然是因为这一盘醋肉才来喝茶,顿时觉得有点幽默。当天早上,我在县后街买菜粿时吃到了老板娘刚刚炸出来的醋肉,发现竟然面线糊里吃到的与现炸的完全不能相提并论,酸甜鲜香酥脆十足,这一整天都惦记着这个口感和味道。在经历了叶叔醋肉关门大吉和桥仔头醋肉的无效排队之后,目光锁定在这家许多人评论“醋肉非常好吃”的茶馆。

西湖茶馆
西湖茶馆

于是,有了“别人在喝茶打牌,而我在认真干饭”的一幕。

西湖茶馆
西湖茶馆

此时,夕阳正好。远处的亭台楼阁蒙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湖边也泛起了略带温柔的暖色调。我手忙脚乱地冲完茶,太阳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直直地坠入不远处高楼的身后。光芒减弱,夜风开始振作了士气,滚热的茶不一会儿就被吹得冰凉,人也不自觉打起个寒战来。 也几乎是同时,喧闹的人群仿佛散场般陆续消退了,大多数的桌边空了下来,只剩下穿梭其中收拾残局得店家忙忙碌碌的身影。 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候过去了。该吃晚饭了。

西湖茶馆
西湖茶馆

【 泉州 看戏地点】梨园戏-梨园古典剧院,南音- 泉州 南音艺苑,木偶戏- 泉州 木偶剧院,高甲戏- 泉州 市高甲戏剧院 历史上的 泉州 ,集中了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打成戏、歌仔戏等多个剧种,是名副其实的“戏窝子”。 传统戏剧融合了当地的历史、信仰、风俗,在某片土地上发展、成熟,又反过来吸引和滋养了一代代痴迷于戏曲的当地人。 “看一场地方戏曲”,渐渐成了我到访当地一定会做的事情。

梨园古典剧院
梨园古典剧院

如今在 泉州 ,梨园戏,南音,木偶戏算得上是最主流的三大传统戏曲艺术。而梨园戏,号称有800年历史,甚至比“百戏之祖”的昆曲还要古老,也保留了南戏最初的原生态。尽管听不懂发音完全陌生的闽南话,但是听听那悠扬婉转的唱腔,也觉得相当过瘾了。 泉州 最专业的梨园戏,多在“梨园古典剧院”上演。距离开元寺和西街并不远,这里太适合饭后散步到此陶冶身心。提前在小程序上订了票,50元一张的票价相当亲民。每晚的剧目大多并不相同,当天上演的是新编现代戏《英雄虎胆》。

梨园古典剧院
梨园古典剧院
梨园古典剧院

据说,梨园戏大多保留了宋代时期的审美,不过在现代戏中体现并不强。然而宋人素雅简朴的特质却体现其中:布景简单到几乎没有,几乎仅靠一些灯光变幻,演员服装也并不繁复,戏中所有的情节展现与气氛烘托皆靠演员的唱念做打,靠的是演员实打实的功夫。

梨园古典剧院
梨园古典剧院

不紧不慢、不疾不徐、悠悠扬扬地娓娓道来,即使是紧张如谍战题材的剧目,也在梨园戏略显平缓的基调之上变得举重若轻。

梨园古典剧院
梨园古典剧院
梨园古典剧院

唯一困难的,大概便是语言的障碍。完全无从理解的闽南语,让我的眼神频繁交替于舞 台中 央和提词器,整场看下来疲惫不堪。 演员谢幕,我暗下决心,“下次来 泉州 ,一定要多看几场戏”。

梨园古典剧院
梨园古典剧院

闽台自古一家,为什么这么说?算是带着问题,我来到了这家博物馆。 极富闽台建筑特色的红色为基调,天然石板材的颜色和特制红砖,这座博物馆从外形看来,就非常“闽南”。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二楼的基本陈列《闽台缘》和三楼的专题展《乡土闽台》,全年对公众开放免费参观。从地质考古、血缘关系首先梳理了闽台之间的血脉相连,再从历史上的土地归属、数代移民艰难开垦的奋斗故事明确了历史方位,两岸的文脉相承、诸神同祀、风俗相通都证明了我们原本就同根同源。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一次参观,也是一次闽台风俗历史的学习。生在长在祖国大陆北端的我,对于闽南文化过于陌生。这片“厚重”的土地让我的到来、走访甚至游记中每一句文字的敲打都诚惶诚恐。 因为陌生,所以敬畏。却又因为陌生,而充满向往。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尽管没有看过很多的水,也没有到过很多的山。但我的心中,装着万水 千山 。 这片土地上有太多我无从知晓的神秘,但我挚挚诚诚地希望,这匆忙写下的、浅薄的只言片语,哪怕能让一个远道而来的人以一种同样的敬畏之心踏足这片土地,便已弥足珍贵。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一墙之隔的 泉州 博物馆,是一座典型闽南风格的建筑,正对着西湖公园大门口,时间关系来不及造访。 反正,会再来的。

泉州博物馆
泉州博物馆

发个神评论吧 0 /300

评论(0)

    评论(0)

    暂无评论
      0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