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天数: 1 人均消费: - 和谁一起: 个人 旅行方式: 自由行

写在前面: 早些年,“牛背梁”算是西安地界玩儿户外的最高境界。 那些去过的汉子(包括女汉子),每逢见人总会津津乐道。他们说:山顶地势开阔,曲折有型;他们说:身边云雾缭绕,疑为仙境;他们说:满山杜鹃花开,缤纷灿烂......他们说了很多。 后来再见面,他们又说了很多......很多一样的话。 好吧,我得承认,那些年的牛背梁的确让我很心动。 但是,我不是玩户外的。周末闲暇,我的所谓户外活动充其量不过是在那几十个秦岭峪口中挑一个,慢悠悠的溜达一会,然后再去农家乐大吃一顿以补回刚刚消耗的体能。对于真正的户外活动,我既没有足够的银子去购买完整的装备,也没有粗壮的大腿以保证充足的体力。 所以,那些年的牛背梁对我来说只是个美丽的传说:存在,遥远,却不可触及。

牛脊梁
牛脊梁

写在中间: 这些年,“牛背梁”越发成为热点。 君不见,公交车上有广告,高速路边有广告,电梯间里有广告,就连电视插播里也有这样的广告......晕。 好吧,我已经被蛊惑的蠢蠢欲动了,只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五一假期,有同事去了那里,微信里发了开头没了结尾......真闹心,真挠心。原本还指望着看看景呢,看来也只有亲自前往一探了(后来知道,那时去的人太多,再者路途艰难,人家就没上去,囧)。 玩儿户外的,通常会从秦岭北麓的大峪进去,翻山越岭的徒步将近十个小时。这种玩法,太辛苦,毫不犹豫地放弃。如我这样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驾车走“西康高速”,穿过18公里长的终南山隧道到商洛市柞水县,然后从营盘出高速,走普通道路到景区门口。 到了景区再怎么整,当时也不知道。管它呢,去了再说呗。 周末的事情,周五定,这是老规矩。 我说,去牛背梁吧 ?媳妇说,早知道你有这个想法,好吧,成全你的心愿,你爬山,我在山下的农家乐等你...... *&……%¥#,一起唱:啊,多么深的感动!

牛脊梁

从换乘点下车,开始徒步攀登。 远山,云雾缭绕。 景色美丽养眼,空气湿润养肺。

牛脊梁

写在后面: 小腿一直在疼,这都归功于牛背太高,自己功力太浅。 早知登牛背梁的辛苦,所以那天出发时咱就没拿相机,好几斤重啊。轻装上阵,手机是最好的拍摄工具。 进景区,首先换乘大巴车到位于羚牛谷与六尺岭之间的换乘点。好吧,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向上,登顶牛背梁,终点南天门;向下,穿越山水走廊,回到出发地。 我选向上,媳妇干脆利落地选择下山路。 实际上,刚刚登山几分钟我就在心里狠狠地赞了媳妇选择的正确性。关于这点,你也可以理解为我开始怀疑我的选择是否正确......好家伙,路真陡,一铲子几乎都是台阶路。后来看了路标,从出发到山顶,一共4.8公里,海拔直接从1400米到2800米。怪不得开始我走得比较快,竟然有些心慌,原来是“高反”,哈哈。 途中曲折,此不详表。我只想说,当几个小时后原路返回时,我一直在嘀咕:刚才到底是怎么上的山啊! 登顶”牛背梁“即有幸运,也有遗憾。 幸运的是:上山途中时阴时晴,不晒;下山时,几乎蓝天,便于拍摄。遗憾的是,因为时间太紧张,没机会去真正的牛背上撒个欢。 是的,其实牛背梁景区只是个噱头,只能站在南天门遥遥打望而已。真正的牛背还在山巅的对面,到达那里需要准专业的徒步能力,来回据说还要4个多小时...... 好吧,我只能说:牛背梁,依旧是个美丽的传说;我曾双眼触及,却不能亲身拥抱。

牛脊梁

每转过一个山弯,景色就略有不同。 休息时,极目远眺,很想追逐云的身影到处游荡。

牛脊梁

或阴或晴,阳光在云层里嬉戏,给视觉带来美妙的感受。 海拔逐渐升高,身边的植被也开始有了变化。

牛脊梁

写在最后面: 现在,我几乎不用任何百度,就能说出关于牛背梁的很多描述: 牛背梁有四大景区,即:羚牛谷山水游憩区、六尺岭峰林景观区、牛背梁高山风光区和铁佛寺宗教文化区。 牛背梁的特点在于:茂密的原始森林,清幽的潭溪瀑布,独特的峡谷风光,罕见的石林景观,以及秦岭冷杉、杜鹃林带、高山草甸和第四纪冰川遗迹所构成的特有的高山景观...... 闲话扯了不少,感谢各位看官的耐心,下面还是随图一睹牛背梁的真颜吧。

牛脊梁

抬头端量,那些叶子被照射的透亮。 当平原地带的植被已经不如中年时,这里的树叶才刚开始有了稚嫩的青绿。

牛脊梁

观景台上瞭望,顺便发微信一条。 这一处,远看似乎更美。

牛脊梁

大山青翠,云雾让景色有了更多的联想。 视线尽头的那里,就是南天门,好远。

牛脊梁

孤单一棵松,写意牛背梁。

牛脊梁

这里的山谷,景色有了些许南方的精致。 索性慢下脚步,静静观赏。

牛脊梁

山笋挺拔,在雾气中格外醒目。 我指着那里说,再过亿万年,这里就是另一个张家界了。

牛脊梁

大口的呼吸,让山风灌入嗓子。 风很凉,若是仔细辨认,也有淡淡的甜味。

牛脊梁

山路陡峭,前后无人。 城市里几乎听不到的知了声,在身边响个不停。

牛脊梁

拦路树,反而成了别致的风景。 对生态的保护,就是对路人的最大恩赐。

牛脊梁

又过一个山口,风越大,呼呼作响。 云倒是淡了些,让山形逐渐清晰起来。

牛脊梁

看见“天路”的标牌,他们说南天门不远了...... 图中,“天”字的11点方向就是南天门,有感触么?

牛脊梁

已经走得麻木了,眼睛也不想看风景。 低着头看脚下的台阶,怎么走也看不到尽头。

牛脊梁

牛背梁,以高山杜鹃而著称。 这个时节,红色杜鹃已经开败了,白色的却正在妖娆。

牛脊梁

南天门,终于在视线的尽头显露出身影。 那么远!

牛脊梁

高山冷杉,世纪冰川遗留的品种。 看了看路牌,此处海拔2400米。

牛脊梁

朝天门 好吧,我想说这几个字很励志。

牛脊梁

很多人从身边走过,相反的方向。 我问:还有多少距离到南天门?他们说:不知道,爬不动了,下山。

牛脊梁

小景怡情,顺便增加体力。

牛脊梁

终于到达南天门,却似乎累的都没劲笑了。 风巨大无比,却看不见二郎神的身影。

牛脊梁

远眺 看那山梁,那里才是真正的牛背梁,像不像?

牛脊梁

南天门陶醉了十几分钟,风太大受不了。 于是下山,一步三回头的姿态。

牛脊梁

几乎整个下山的路途,都是晴天。 感谢上天的眷顾,我多拍了几张。

牛脊梁

那些建筑,是到达山顶前的最后一处休息区,取名“红桦林”。 如果要去真正的牛背,必须得头天晚上住在这里。

牛脊梁

看看自己上山的路 这么大的难度,太佩服自己了。

牛脊梁

这个就是红桦林了,数量不多,却醒目。

牛脊梁

相同的景,上山和下山时看到的感觉却迥然。 除去天气,更多的是心情不一样了。

牛脊梁

石,生树。

牛脊梁

远处,盘旋在山腰上的路,就是刚进景区时大巴车的路线。

牛脊梁

仔细看图,看到了什么? 啥也没看见?--是蛇啊,这家伙差点咬我一口! 是啊,怪我,这是他的地盘,我怎能步履匆匆却视而不见呢......

牛脊梁

发个神评论吧 0 /300

评论(0)

    评论(0)

    暂无评论
      0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