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天数: 1 人均消费: 820 和谁一起: 个人 旅行方式: 自由行

在汉族,每年端午节最大的庆贺方式就是“赛龙舟”,但是在广西上林县里,端午节里的庆贺方式就是“渡河公”。“渡河公”是流传在上林县三里镇一带的壮族民俗,自明朝形成以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上林端午民俗

每年端午节这一天,在广西省上林县,能收到一个“渡河公”布偶,就意味着收到了祝福、健康、长寿。

上林端午民俗

这一天,来自上林县及附近乡镇的人都会带上自己亲自制作的“渡河公”自发涌向三里镇南边的小河--汇水河。在一东一西河溪流相交汇的汇水桥畔举行重大的“渡河公”活动。

上林端午民俗

这一天就是当地人民的盛会,一时间,路上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

上林端午民俗
上林端午民俗

“渡河公”雏形的模样是无脸、黑头、无辫、四肢抱南瓜形状。发展过程中无脸黑头的渡河公被制作人加上了憨态可掬的笑,精巧的辫子,使“渡河公”有些阴黑的形象立刻变得灵动可爱起来。制作渡河公是流传在广西上林县三里镇一带的壮族民俗。渡河公是用多种彩布缝绣小布人,布人是明朝装束,小布人的怀中抱着一个金黄色的南瓜。“渡河公”的制作为全手工制作,面料多为布料,“南瓜”用风干的艾草,白芷,苍术等多种中草药填充,所以闻到“渡渡河公”里香艾散发出的淡淡清香,能让人感到神清气爽。人们制作“渡河公”,以此寄托思念祖先、普度生灵、保佑平安、免除灾难的心愿,祈祷未来风调雨顺、富足安康。

上林端午民俗
上林端午民俗
上林端午民俗
上林端午民俗

“渡河公”的外型也从原来单一的形象变得更富有多样性、观赏性。从无脸到可爱的笑脸;从无辫到精巧的辫子;从一人抱南瓜到双人、四人抱南瓜的改变;从拇指头大小到足球般大小的“渡河公”。“渡河公”的作用已经从当初简单的纪念产品再解放出来,变成车子内饰、结婚生子礼品、健康保健、游游纪念等等。在“渡河公”制作中加入了不少现代元素之后,“渡河公”成为人见人爱的旅游产品的同时还远销海外。“渡河公”现已列入南宁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上林端午民俗
上林端午民俗

关于“渡河公”节的民间传说,虽有多种多样,但流传最广的是:曾经上林县这里发洪水,有一童男童女不幸被洪水卷入河中,危难之际,有仙人急抛一南瓜入水中,小孩因抱住南瓜而得以幸免,后人会纪念这个仙人,于是就在端午节这一天制作“渡河公”投入水中.....慢慢的,这就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民俗。 当然有官方版本是:相传在远古时代,天地遭遇大荒洪,整个世界一片汪洋。只有一对男女抱住一个神奇的大南瓜飘浮在水面而免幸遇难。洪水过后,整个世界的人类只剩下了这对男女,他们上岸后,两人重新开始生活,繁衍了人类。后来的现代人,将这两人奉为人类的始祖先。这个版本目前算是比较官方的版本,许多外地慕名“渡河公”活动的人都对这个故事较为知晓。 但从老百姓口中得到的版本多是指南瓜救了童男童女。

上林端午民俗
上林端午民俗

这一天,父母会把“渡河公”挂饰挂在小孩子脖子上,保佑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这点倒是跟我们常见的戴“香囊、香包”有异曲同工之处,里面基本都是以能驱除蚊虫、提神醒脑的艾叶为主,同时有兼具保平安的美好祝愿。

上林端午民俗
上林端午民俗
上林端午民俗
上林端午民俗
上林端午民俗
上林端午民俗

上林县人民似乎天生就是手工制作能手,尤其是“渡河公”节这一天,他们不仅自己亲自制作“渡河公”,还会给“渡河公”制作各种各样的“渡河”工具,各个惟妙惟肖,非常精致。

上林端午民俗
上林端午民俗

在将“渡河公”投入水中之前,很多男女老少都会进入河中,用河水沐浴,在水中尽情嬉戏,保佑自己及家人幸福安康。

上林端午民俗

纯手工制作的头花也成了女孩们青睐的工艺饰品。

上林端午民俗
上林端午民俗

用河边杨柳编成花环的少女也来参加“渡河公”节,面对镜头,小姑娘开始显得有点腼腆,一番鼓励后,也变得落落大方。

上林端午民俗
上林端午民俗

当然在端午节这一天,粽子对于当地人来说也必不可少的,只不过这里的粽子跟其他地方的在做法上有所不同。当地人用于包裹粽子的“叶子”是用当地山上特有的野草编制而成,于是每个粽子似乎也成了一件非常具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按外观可分为:三角粽、方粽、鸡粽、鸟棕......而粽子的食材跟我们平时所见的一样:糯米、猪肉、绿豆。每个1.5元。

上林端午民俗
上林端午民俗
上林端午民俗
上林端午民俗

发个神评论吧 0 /300

评论(0)

    评论(0)

    暂无评论
      0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