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天数: 2 人均消费: - 和谁一起: - 旅行方式: -
第一天

正是寒冬腊月的冬闲季节,行走在沟壑纵横、墚峁交织的黄土高原上,沿着佳米公路一路前行,走近佳县乌镇一带时,视野中浑然一色的土黄中猛然闪出一抹亮色,路旁村村落落一挂一挂银丝般的粉条晾晒织成的雪白世界呈现我的眼前,这真是陕北农村冬天特有的一道别致风景。大场面的手工粉条制作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按捺不住好奇的心理,我连忙停车,急切地想一探究竟。 下得车来,眼前是白茫茫一片,路旁边,山坡坡上面,田野里,房前屋后,一望无垠到处都是粉条,步入其中,我好像在粉条的世界里遨游。粉条世界里忙活的人可真不少,男人在挂晾、女人在捆扎,还有不少买粉条的人,间或有农家的小孩儿,在快乐地捉迷藏,远远地,就看到了他们眼中绽放的喜悦。再看这一排排,一层层的粉条,晶莹剔透,洁白如玉,像勇士昂首挺胸,像少女羞羞答答,陕北的粉条原来有这般迷人!  晾晒场上排排挂挂的粉条画面韵律优美,洁白如雪,在黄土高原的映衬下真有几分写意。粉条场的主人张大哥领我们进入了粉条作坊,顿时给我天壤之别的感觉,作坊里烟雾缭绕,热气腾腾,汉子们光着膀子挥汗如雨,忙的不亦乐乎,充满了古朴、原始的气息。原来,真正手工粉条制作,还真是一道非常辛苦的活路,如果不亲眼去看看,真是不知道,手工粉条制作是每道工序都这么费时费力。 张大哥告诉我,粉条制作主要分为打糊、和面、漏粉、盘粉、晾干五道工序,在陕北做粉条的原主要是由土豆做出的淀粉,将土豆中的淀粉提出来也不容易,先把土豆洗净、磨烂、用清水冲浆冲三五遍,先用粗箩过,再用细箩过,使淀粉慢慢沉至缸底。把淀粉从缸底挖出来用布单子兜起来,用杠子担缸口,抓住一头轻磕缸口,来回晃动,淀粉浆中的水便稀稀拉拉的从布的缝隙中流出来,控水至半干,成了一个大粉坨,漏粉条的原料就算备好了。 和面也是一道关键的程序,把打好的面糊,倒进大面盆里,两三个汉子共同上手,围在缸的周围转着圈喊着号子,一手抓住面盆,一手握紧拳头捣向用面糊调和的面团。张大哥说,面团不能硬,也不能软,硬了条子漏不下来,软了漏出的条子容易折断,弄不好就会成为一锅浆糊。揣好了淀粉,就要上锅漏粉条了。 漏粉时,粉房热气腾腾,号声不断,笑声不断,最是热闹和有趣。一口直径约有两米的大铁锅,烧着滚开的一锅开水,距锅上面四十多公分吊着一个漏勺。漏勺大约直径二十多公分,底部均匀分布直径约有一公分左右的眼。一个人座在锅边,一只手扶着漏勺,把揣好的淀粉放入勺内,另一只手重重地均匀地拍打淀粉,淀粉顺底部流出,由粗变细,进入锅中,只见甩进锅内粉条不粘不连,始终匀称如一。 等那粉条滚动着白白的身子浮出水面,粉条就熟透了,只见一位中年的师傅用棍子挑出,剪成适合的长度,放入备好的冷水池中。冷却之后,把水中的粉条搭在一米多的木棍上,放在挖好的地窖阴干,粉条就冻结成了一块。然后把粉条晒在阳光下,再用木棍一棍的轻轻敲打粉条,那把冰渣子打掉,把冻在一起的粉条打开,直到晒干,一捆一捆的便好了。陕北的粉条,经过水煮,受过冷冻,通风晾晒,几经敲打,最后那光光的、粘粘的、滑滑的粉条便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我行走在陕北黄土高原,穿行在手工粉条的场地上,品味着粉条散发出的美味,感受着陕北人的朴实无华,心里无比温暖。虽然时光匆匆,陕北的手工粉条,也经过岁月的洗礼,却始终保持着那份鲜活、那份温度、那份品质,那份沧桑,世代的传承,不懈地坚持,不得不让人心生感慨,难以忘怀。 2.古城佳县

第一天
第一天

3.

第一天
第一天

4.

第一天
第一天

5.

第一天
第一天

6.

第一天
第一天

7.

第一天
第一天

8.

第一天
第一天

9.

第一天
第一天

10.

第一天
第一天

11.

第一天
第一天

12.

第一天
第一天

13.

第一天
第一天

14.

第一天
第一天

15.

第一天
第一天

15.

第一天
第一天

16.

第一天
第一天

17.

第一天
第一天

18.

第一天
第一天

19.

第一天
第一天

20.

第一天
第一天

21.

第一天
第一天

22.

第一天
第一天

发个神评论吧 0 /300

评论(0)

    评论(0)

    暂无评论
      0 /300